史上最全的APP、微信公众号、微信小程序应用对比分析,小沈带你解读三个不同的应用方式。
APP、微信公众号、微信小程序应用对比分析
前言
2017年1月份小程序的正式发布,无疑是在IT应用领域兴起了一股风潮。10年前有了淘宝网,大家兴起了电商热潮;5年前有了微信,大家开始涉足移动互联网,微营销铺天盖地,现市场份额已超过PC端;如今小程序来了,又会有什么变革了,大家都在蓄势待发。从互联网行业价值体现上讲,APP、微信公众号、微信小程序三者的出现都具备划时代的意义。
手机APP的产生,标识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开始。手机从原来的传统机转化为智能手机,是和电脑一样,搭载操作系统的手机。而APP则是操作系统内可以任意创建的移动应用,以此满足手机用户的移动多样化需求。
微信作为移动端的超级APP,一方面满足了用户实时通讯的沟通交流需求;另一方面,依托于微信的真实朋友圈关系,发展基于订阅和关注的公众号(订阅号、服务号、企业号),基本实现了内容媒体的移动化以及生活服务的移动化。微信公众号,带动着内容媒体和O2O生活服务的信息化转化。微信的发展,逐渐走向连接一切的生态化系统。
微信小程序以APP的形式,将以场景化的服务连接更多可能性。并且这种连接是入口更浅,体验更优的一种选择。
三者概念
(一)APP
APP是英文Application的简称,指安装在智能设备(手机、PAD等智能设备)的第三方应用程序。简而言之,就是安装在手机上的软件,完善原始系统的不足与个性化。
(二)微信公众号
微信公众号是开发者或商家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申请的应用账号,该帐号与QQ账号互通,通过公众号,商家可在微信平台上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、图片、语音、视频的全方位沟通、互动。
(三)微信小程序
微信小程序,简称CX,微信小程序是一款微信最新推出的一个功能,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,它实现了应用“触手可及”的梦想,用户扫一扫或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。简单说,小程序是你手机里安装的各种APP的微信版应用。
APP优势与劣势
(一)APP优势
1、APP需要团队开发,两套技术班底,版本不断更新迭代,不管是功能性、安全性、用户体验都有保证,彰显企业的实力。
2、提供最优质的用户界面,能够与移动硬件的底层更好的交互,提供针对其用户群体更精准服务及更好的用户体验。
3、独立存在于手机里,自由度高,不受第三方软件限制。
4、凝聚目标用户群。
(二)APP劣势
1、应用较重,开发和维护成本高,需要安卓IOS两套技术班底,应用上传流程繁琐,周期较长,并且需要不断迭代更新,同时面临被用户三分热度后冷落的风险。
2、App应用还需要优秀的产品经理和市场运营人员,以及越来越高的推广成本,只有少许有钱的公司可以持续的砸广告。
3、越来越多的免费APP制作软件诞生,面临生存空间压缩的残酷竞争。
4、需要占用用户手机内存。
微信公众号优势与劣势
(一)微信公众号优势
1、随着微信接口逐步开放,越来越多的功能被开发,并日趋走向成熟。
2、公众号更轻巧、更灵活、开发和维护成本很低、有天然营销入口,推广成本相对容易。
3、通过微信内嵌移动网站入口,更好的把HMLT5+CSS3+JS技术融入进来。
4、不需要占用用户手机内存。
5、借助于微信的用户和生态体系容易推广。
(二)微信公众号劣势
1、用户体验差,特别是跳转至移动网站的行为,连贯性和感观都比较差。
2、用户习惯还未被培养起来,很多人不习惯看微信公众号,即使关注了,也很容易忽略。
3、受制于微信,功能层级较深。
微信小程序优势与劣势
小程序是在微信生态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一种应用形态,除了具备上述微信公众号基本优劣势之外,还有自己的一些优势和劣势。
(一)微信小程序优势
1、体量相对较小。
2、功能相对简单。
3、交互相对简单。
(二)微信小程序劣势
1、不能实现相对复杂的功能和交互相对繁琐的重服务。
2、小程序开发的应用范围有所局限。
3、在玩法和规则上受制于微信。
三者适用领域及实现方面比较
从产品适用领域和产品实现比较看,三者各用利弊,评价一个应用的优劣不能简单说好与坏,只能是依据各自所处的行业、应用需求、用户等众多因素来判定。以下就产品适用领域和产品实现方面作如下表格比较:
产品适用领域比较 |
|||
|
APP |
微信公众号 |
微信小程序 |
适用于 |
所有领域 |
企业微站、内容媒体、微店、客服 |
生活服务类场景小应用及作为平台入口的一种延伸 |
不太适用于 |
无 |
强交互实时通讯类。如:直播、游戏、金融等体验不佳 |
大而全的应用:平台级产品 不可开发直播、游戏、测试类产品 |
包含功能点 |
所有功能 |
H5所能达到的功能及微信公众号自身开放的部分JSSD功能,如支付、定位、扫码等 |
微信规定的小程序所支持的组件及接口 |
功能局限 |
无 |
对于调用手机设备的功能有局限,webview浏览器框架无法实现原生APP的优质体验 |
依赖于微信小程序的开放功能,无法开发尚不支持的功能 |
产品实现方面比较 |
|||
|
APP |
微信公众号 |
微信小程序 |
技术栈 |
前端:JAVA,Object-C或Swift等 后端:不限后端语言(jsp、php、.net等均可)接口数据对接 |
前端:H5,JavaScript 后端:不限后端语言(jsp、php、.net等均可),模板数据渲染或接口数据对接 |
前端:微信自带WXML和WXSS,基于JavaScript的逻辑层框架 后端:不限后端语言(jsp、php、.net等均可)接口数据对接 |
研发团队构成 |
UI设计师+iOS前端+安卓前端+后端开发工程师,人员构成较多 |
UI设计师+web前端+后端开发工程师,人员构成相对简单 |
UI设计师+小程序前端工程师+后端开发工程,人员构成相对简单 |
开发周期 |
开发周期相对较长2~5个月 |
开发周期相对较快,2个月左右 |
开发周期相对较快,2个月左右 |
开发成本 |
成本相对较高,开发费用普遍不少于5万,对于部分大型企业客户的收费基本是在15-30万不等(主要是看功能需求) |
总体收费普遍都是在2-3万,对于有特殊功能需求的企业一般费用在10万左右(主要也是看功能需求) |
总体收费普遍都是在1-2万,对于有特殊功能需求的企业一般费用在10万左右(主要也是看功能需求) |
推广成本 |
苹果APP STORE每年近700元费用,安卓各应用市场一般都是免费的,其它推广成本依各自渠道推广,费用相对较高 |
借助微信朋友圈、线下经营门店、 优惠促销活动等吸引用户扫描添加,综合推广成本相对较低。 |
通过小程序搜索或分享在群里或扫描二维码添加,推广成本相对较低 |
交互体验性 |
好 |
一般,受限于网络加载及请求 |
较好 |
营销价值 |
属于典型的被动式营销,如果不是刚性需求,用户自动打开的可能性很低。 |
更偏向主动式营销,能精准实现点对点的沟通,为企业与用户搭建起精准的互动桥梁。 |
作为另一种新的入口,增加市场机会。 |
用户隐私 |
涉及大量窥探用户隐私的行为,这是整个行业人所共知的事实,窥探用户短信内容,通话记录,通讯录名单均是常有的事情,部分著名APP应用亦不例外。 |
依托微信平台运行,受到微信端的限制与规管。目前来看,并不存在窥探用户隐私这个问题。 |
依托微信平台运行,受到微信端的限制与规管。目前来看,并不存在窥探用户隐私这个问题。 |
安装流程 |
传统APP应用需要用户自行下载安装 |
只需要用户简单扫描一下二维码即可轻松关注,对于大量具有线下经营实体的商家而言,无疑更为合适,对于用户来说,也更简单方便。 |
只需要用户简单扫描一下二维码或搜索就可收藏,即来即走,非常方便 |
占用空间 |
安装到手机之后,会占用一定的手机空间。 |
以微信公众平台为入口,微信只是给APP的功能开了一扇门而已,完全没有占据用户手机空间的问题。 |
以微信APP为平台,在“发现”菜单里新增的小程序功能,即用即走,完全没有占据用户手机空间的问题。 |
卸载残留 |
或多或少地有部分内容残留在用户手机里面,将直接影响用户手机系统的运行速度。 |
只需直接取消关注即可,不存在残留问题。 |
直接在小程序里按住相关程序应用就能删除,不存在残留问题。 |
产品更新及维护 |
苹果提交到APP STORE审核发布,安卓发布到各应用市场 |
无需审核,直接更新 |
微信官方审核,云发布 |
从应用生态的角度来看,小程序的出现,刚好形成了整个应用生态中重需求和轻需求的互补,不同的需求可以通过不同的应用形态去实现。
我们再也没有必要一味的去迎合市场而去开发一款不符实际的App,这对于传统企业和创业者来说,是一件非常利好的事情。未来也许有这样一种可能,对于一个新应用,用户会先去微信搜索是否有小程序,如果有则先会去体验小程序,如果没有才去下载App。